close

湖北日報訊 圖為:孝感高新區鳥瞰。(記者 梁曉瑩 攝)
  本報報道組
  武漢天河機場西出30公里,就到了孝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。
  晉升國家級開發區僅2年,是“國家隊”中的小兄弟;但區內150多位專家享受國務院津貼,居全省高新區之首;去年獲授權專利258項,居全省前列;有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8家,高新技術產品391種,高新技術企業以每年20%以上的速度增長。
  孝感市委書記陶宏說,這得益於創新“引爆”。
  是零和博弈,還是競合互補
  伴飛大武漢借智起跑
  毗鄰大武漢,又以高端裝備製造和光電子信息產業見長,如何直面武漢東湖高新區的激烈競爭?“論體量,不可能直面競爭、‘零和博弈’,應該借智發展,‘競合互補’,用我們的比較優勢耦合武漢的科技優勢,以提升孝感產品的競爭力和產業整體素質。”高新區工委書記、主任鄧道偉說。
  依托武漢、服務武漢、融入武漢、發展孝感。孝感高新區,將自己定位為東湖高新區的“最佳搭檔”:研發、設計在武漢,生產在孝感;上游產品在武漢,配套在孝感;科研成果在武漢,轉化在孝感……充分發揮區位優勢,通過產業分工協作、科技合作交流、人才高效互動等多種方式,孝感高新區探索出以科技合作為基礎,以產業提升為導向,以共同發展為目標的區域協同創新之路。
  大禹電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由高新區孵化出的本土企業。今年元月,公司成功登陸新三板,在國內電動機軟起動行業中率先上市,成為我國軟起動領域的排頭兵之一。
  這份出彩的成績單,得益於借智引智。
  前年,由大禹電氣與華中科技大學、長航電機廠等共同研製的“無刷雙饋電動機變頻調速系統”通過省科技廳鑒定,專家認定為“全球電氣傳動領域的革命性突破”;2009年3月,我省首家院士專家工作站在大禹電氣股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,聯姻數十位行業權威專家;看中武漢東湖高新區的人才優勢,大禹電氣已將研發中心設在光谷金融港。
  既可分享一線城市的行政、金融、物流、科教、信息等要素資源,又坐擁中等城市的土地、水電、勞動力等低成本,孝感高新區的比較優勢明顯。
  統計顯示,該區100多家企業與武大、華科大、武漢理工大學、中科院武漢分院建立產學研用關係,共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19個、研發機構35個,委托技術攻關160多項。
  是攀大求全,還是出奇制勝
  巧入專業領域執牛耳
  華工高理電子公司的流水線上,工人們正將一顆顆邊長0.4毫米的熱敏芯片植入溫度傳感器——它比人的皮膚還要靈敏,能將溫度的絲微變化轉換為精準的數字信息。家用空調中,這是不可或缺的部件。
  10年前,國內空調的溫度傳感器主要依賴進口,每支價格8元以上。華工高理NTC高精度溫度傳感器問世後,一舉打破國外壟斷,將市場價格逼至2元左右。憑藉這一全球領先的技術,華工高理迅速成長為全球溫度傳感器行業的老二。目前,公司日產熱敏電阻130萬支,占據國內70%的空調傳感器市場。
  探索還在繼續。“家用空調傳感器已到了‘天花板’,正進軍汽車空調市場。”公司副總經理靖國安說,上月,公司已通過上汽審核,今後將給上汽旗下的多個轎車品牌供貨。“汽車電子運轉環境比家電更複雜,技術要求更高。利潤也更高,凈利潤可達15%左右。”
  走馬孝感高新區,“高大上”企業不多見,但在一些專業領域,執牛耳企業還真不少。
  剛引進投資的日本小糸製作所,全球最大的汽車照明燈生產企業集團,產品供應所有日系汽車製造商;日本矢崎,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線束生產商;正動工興建的武大卓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智能交通生產基地,其主導產業智能道路檢測車的市場占有率達65%;漢光科技公司獲得國家、省部級科技成果獎40多項,有18項填補國家空白……
  自主創新,讓企業躍上更高的競爭平臺。一批行業頂尖企業的落戶,又帶動一批上下游配套企業,形成自主創新鏈。孝感市科技局局長王文華介紹,去年,三江集團萬峰公司的建築陶瓷生產線包裝碼箱機器人項目,成功闖入國家863計劃,獲得1000萬元科研資金支持。目前,該市正計劃整合三江萬峰、三江紅陽等一批智能機器人生產企業,打造孝感智能機器人產業園。
  要簡政放權,也要守土有責
  體制機制創新“殺出血路”
  技術創新,離不開體制機制創新。
  “堅持以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,怎麼有利於發展,就怎麼乾。該放權就放權,該讓利就讓利,該扶持就扶持,該服務就服務,全力支持高新區發展。”陶宏說。
  簡政放權。去年5月起,113項市級行政權力正式下放到高新區等。其中,市發改、經信、財政、商務、科技、國土等17部門下放的行政權力,涵蓋行政許可、行政審批等8個方面。市發改委已有的審批職能,高新區都有。
  鄧道偉說,權力下放後,高新區按“扁平化、模塊化、流程化、績效化”管理模式,對高新區內部管理及運行機制流程再造,成立行政服務代辦中心,承接113項市級行政權力,並制定工作流程圖。“現在,多數行政審批事項辦理時間已壓縮一半。”
  守土有責。對高新區,市直各部門合力支持——
  上月10日,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覆,同意孝感市高創投資有限公司發行2014年公司債券16億元。這一企業債券的成功獲批,創下我省“三個最快”記錄:企業從資產重組到正式申報僅用2個月;省發改委審批轉報僅用1個月;國家發改委下放企業債券初審權後審批僅用1個月。
  市財政局將高新區內的土地出讓金全部納入高新區財政局征收管理;市經信委啟動“政銀企集合貸”,已給4家小微企業投放2360萬元貸款;市科技局對創新平臺、科技成果等予以獎勵,去年獎勵350萬元。
  高新區出台《關於實施創新驅動戰略,加快高新區經濟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》,每年拿出2000萬元,設立孝感高新區科技創新發展基金。凡孵化有功、認定為高新企業、成功授權專利、引進高層次人才等,均予重獎。
  是固守領地,還是提升壯大
  軍民融合探藍海
  三江航天集團、華中光電、漢光科技……孝感高新區內,一批技術實力雄厚的裝備製造企業扎堆。
  發揚其優勢,大力開發軍民融合產品,將是高新區快速發展新的引爆點。
  然而,陶宏多次調研後發現,“有樣品無產品,有產品無市場,有市場無規模”的現狀仍較普遍,“需要把機制體制攪活,推動其更快與市場機制對接。”這是一片廣闊的“藍海”。
  眼下,軍民融合正銜枚疾進。
  走進三江集團航天重工裝備有限公司,一輛售價3000萬的“巨無霸”重型車引人註目。
  輪胎足有兩人多高,進駕駛室得爬高一層樓,載重量363噸,可在礦井中連續晝夜工作一個月……作為目前世界上載重噸位最大的礦用車,技術在全球領先,主要用在北美、南美、澳大利亞等大型露天礦山。這輛車已完成安裝調試,即將交付租用方神華集團。
  公司負責人介紹,總投資50億元的三江重工裝備產業園已開始試生產,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後,將實現營業收入150億元,屆時產業園將成為中國第一、世界第二位的重型礦用自卸車生產基地。
  對一批急需成長壯大的中小企業,僅有來自政府的支持遠遠不夠。
  “三四線城市的高科技企業,最渴盼的是風險投資。”鄧道偉說,資本有趨利性,但眼下,來自社會的風險投資多關註武漢、宜昌、襄陽等大城市的企業。“我們正在研究對策,加大服務力度,多引進成長型風投企業。”
  (報道組成員:記者 胡漢昌 孫國平周芳 劉長松 梁曉瑩 廖志慧 湯煒瑋特約記者 宋明芳 通訊員 李振文 董想明 葉衛華)
  (原標題:圖文:最佳搭檔,創新驅動成長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tkcjpev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